文|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
一直以来,企业对海南省土地要素供应跟不上项目建设需求的意见较为强烈。一方面,新增用地供应不及时会影响项目落地;另一方面,有土地的地方却等不到优质项目。同时,土地要素底数不清、数字化程度低等因素导致“有土地也不知晓”。“项目等土地”问题成为影响海南自贸港整体营商环境和企业投资便利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2022年5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土地超市”制度的实施意见》,依托海南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海易办”,高标准打造“土地超市”平台。2023年7月,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营商环境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并实施“项目策划+土地超市+极简审批”供地全流程制度的通知》,促进建设项目策划生成、招商引资、土地供应、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工作的紧密衔接。同时,为稳定经济、助企纾困,印发《关于海南省土地交易市场竞买保证金可使用银行保函的通知》,推行银行保函替代现金缴纳土地出让竞买保证金,减少企业资金占用,增加企业的资金流动性。
何谓“土地超市”?
归集土地信息,建立货源充沛、产权明晰的土地供应机制。目前,海南各级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系统梳理已完成收储的土地、符合规划和“净地”要求的批而未供土地、依法收回且具备新供应条件的土地、符合入市条件的农村集体和农垦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县节余的补充耕地指标等土地资源,分类归集为政府储备土地、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土地、农村集体和农垦经营性建设用地、补充耕地指标五大类,纳入“土地超市”统一管理,实现各类土地信息统一归集、统一发布、统一交易。此外,还将采矿权、海洋碳汇、海域使用权等上架“土地超市”并实施交易,开发建设用地二级市场模块,供有意愿的市场主体将产权明晰、符合转让开发建设条件的地块纳入超市,公开招引合作伙伴。
创设应用平台,建立公开透明、方便快捷的土地交易机制。一是“云上读地”。按照地域或者土地用途等分类指引进行土地索引,市场主体可实时查询全省各市县具备供应条件的批而未供土地和储备土地,浏览土地的面积、用途、规划条件、基准地价、投资强度等信息。二是“云上选地”。市场主体可将意向地块加入购物车,再通过平台向所在市县土地交易部门发出意向申请。市县部门通过“店小二”服务团队,及时与企业对接并跟踪做好服务。三是“云上买地”。市县根据市场主体意向及时组织土地供应,邀请意向主体参与公开竞买土地,商品住宅用地、普通商服用地等经营性用地可实现全流程网上交易。
编制产业地图,促进产业与要素精准高效匹配。结合产业规划的编制情况,由有条件的重点产业园区绘制“产业地图”,明确区域发展方向、产业类型、产业布局、主产业链以及上中下游产业链条目录等内容,推动“产业地图”与“土地超市”融合,实现有规划、有项目、有土地,企业投资项目“精准匹配”。建立并实施“土地超市+项目策划生成+极简审批”供地全流程制度,推动投资项目策划生成平台与“土地超市”平台对接,实现项目与土地高效匹配。
明确银行保函的使用流程,完善保函业务监管和服务。具体使用流程,包括保函开立、递送、查验、担保解除、保函赔付和交易超期的处置等。相关部门制定了保函使用流程中涉及的《土地竞买保证金保函》《土地竞买保证金保函解除凭据》《索赔通知书》格式文本,绘制了保函使用流程图。同时要求市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与相关银行对接,协调解决使用保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土地交易安全高效。
“土地超市”有何作为?
摸清土地要素“家底”,大幅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梳理摸清存量建设用地底数,分类归集纳入“土地超市”统一管理,从而盘活土地资源要素,激活土地市场价值,有效解决“有好项目没土地”“有土地不知晓”的问题,推动土地利用从粗放浪费向集约高效转变,逐步实现“项目等土地”变为“土地等项目”。
精准“上菜”,高效服务企业用地用海需求。各类土地资源信息在“土地超市”平台上公开发布、精准配对、依法交易,解决了土地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的矛盾,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成本,推动了从过去的“不找市场找市长”,向现在“不找市长找市场”的转变。极大地减少了市场主体通过“土地中介”寻找合适土地资源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疏通“堵点”,大力推进土地全周期管理。将“土地超市”平台与土地交易平台、项目策划生成平台、工改系统平台对接,实现多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建设用地“批、供、用、管、查”全生命周期信息监管和业务协同,确保规划调整审批和数据管理全留痕、可追溯,有效防范和化解了土地和国土空间规划领域腐败风险,提高了土地精细化管理水平。
减轻负担,有效降低企业选地、拿地成本。建立区域产业信息动态展示平台,帮助用地意向人及时、精准了解目标地区发展环境。将“产业地图”导入“土地超市”,可以便捷展示园区基本信息、发展定位、空间总体规划重点、产业总体介绍以及招商联系渠道等信息,提升投资环境的便利程度,优化园区营商环境。此外,在土地交易市场增加银行保函方式缴纳土地出让竞买保证金,不但减少了企业资金占用,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流动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还能有效防范土地交易廉政风险。
“土地超市”成效几何?
今年以来,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展了8场“土地超市+项目投资”招商推介。累计上架建设用地930宗、5.15万亩,上架海域使用权131宗、总面积1.7万公顷,上架土地二级市场12宗、39公顷。澄迈县结合海南省自由贸易港产业准入目录、产业规划等要求绘制了该县老城开发区的“产业地图”,明确区域发展方向、产业类型、产业布局等内容,通过“产业地图”直接链接到“土地超市”上的土地,建立了“项目策划+产业招商+土地超市+极简审批”全流程项目直通车服务机制。
自保函政策实施以来,三亚、儋州、文昌、万宁、澄迈、陵水、保亭等7个市县,已开出土地市场竞买保证金银行保函30份,24家企业使用银行保函进行交易,涉及金额约32.9亿元;其中有16家企业使用保函成功竞得18宗土地,涉及资金约22.84亿元,政策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受惠企业示例
“土地超市”应用——海南宏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8月,海南宏玮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澄迈县老城开发区“土地超市”上的产业地图和招商部门推介洽谈,获得意向土地信息,澄迈县项目管家提供了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8月中旬,选定预制样板方案后,企业自行进行方案深化,项目管家提供方案设计阶段技术、政策指导服务。8月下旬,项目管家组织部门对方案进行联审,形成预制审批材料。县资规部门按规定带方案出让土地。9月8日,企业摘地,公示期结束后税务部门提供绿色通道服务,10分钟内完成税务缴交。9月13日,企业获取不动产权证,凭预制材料当天核发建设开工相关许可,实现一站式开工。
推行银行保函替代现金缴纳土地出让竞买保证金政策应用——三亚润投投资有限公司。三亚润投投资有限公司在2022年12月30日竞买“三亚海棠湾国家海岸休闲园区控规HT07-05-05地块”城镇住宅用地(市场化商品房住宅用地),成功使用银行保函竞得该地块。开具银行保函涉及金额131724万元,分别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行开具金额118551.60万元,海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三亚分行开具金额13172.40万元。
“土地超市”小结
通过实施“土地超市+项目策划生成+极简审批”,促进建设项目策划生成、招商引资、土地供应、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工作紧密衔接,避免项目落地建设过程中出现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不符合规划、与其他已建或拟建设项目用地选址重叠、“净地”不“净”等问题。实施建设用地“批、供、用、管、查”全生命周期信息监管和业务协同,进一步提升国土空间智慧化治理水平,推行土地竞买银行保函政策,有力规范海南土地市场秩序,不断为优质项目建设提供精准高效的资源要素保障。H
本文责编/朱薇邮箱/9553678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