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万宁市营商环境建设局
自2020年9月启动“准入即准营”改革以来,万宁市以“一枚印章管审批”为抓手,以“数据赋能”为主基调,以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数据共享、社会信用等“一体四面”工作为导向,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政务服务标准化、便利化、法治化,扩大市场准入,改善投资环境,营商环境不断优化。2021年万宁市获评优质投资环境城市,2022年获评“优化政务(投资)环境优秀城市”,2023年万宁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项目荣获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表彰。
改革先行,激发市场活力。万宁市先后分三批将134个审批事项改为备案即入、承诺即入,实行“先证后审”或直接取消证后审查的审批模式,办事企业或群众只需承诺即准营。改革后,平均每20分钟办结1件,准入时限整体提高90%以上,有效解决了市场准入无预期、准入不准营等难题,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该改革举措被列入海南自贸港第十二批5项制度创新案例并集中发布。同时,持续完善“准入即准营”常态化改革创新体系。万宁市在全省率先试点“一证多址”改革,将“食品经营许可”等11个事项作为第一批“一证多址”改革事项,为全省“一证多址”改革提供万宁经验。44个行业推行“一业一证”改革,实现一证一码亮证准营,精简81.74%的审批程序,提高66.17%的审批时限,精简材料30%,进一步营造宽松的市场准入环境。
做“减法”,政务环境更趋便捷。“社会团体印章备案”最快3分钟审批,“老年人优待证”刷脸认证、秒批快办……为进一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提升企业和个人便利度,万宁市推出智能高效、方便快捷的“快办秒批”服务,精细化梳理了50个“快办秒批”事项,企业或个人只需通过“快办系统”填写相关信息,即可完成智能申报、自动审核,即时出具办理结果。正式上线“免申即享”政务服务,变“依申请”为“免申请”,即市场主体营业执照变更后,后置的食品经营许可证无需填写申请表、提交申请材料,依托大数据平台即可自动办结出证,实现“免申请、一步式”直接享受。全程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支撑,事项标准化为基础,实现政务服务由人工核验到系统自动核验的“智慧审批”,将审批的受理、审核、审批、办结等环节合并为无人工干预系统自动审批一个环节,真正做到“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同时,万宁市实行新开办企业刻章费用由政府买单,为企业“减成本”。截至目前,已有2299户企业享受了刻章费用政府“买单”政策红利,刻制了9196枚公章,共帮企业节省开办成本约68.97万元。
流程再优化,促政务服务再提质。为最大限度缩短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时间,节省企业人力物力成本,万宁市推出了“多审合一”审批制度改革。如,临时用地“多审合一”,使需要提供的申请材料由原来的31项“瘦身”至10项,审批环节由4个事项审批合为1个,审批时间从原先的57个工作日缩短至15个工作日;环评审批“多审合一”,使3个事项审批合并为1个,实现同时编制报告、同时评审、同时出审批结果,审批时限由法定的130个工作日大幅缩减至30个工作日。万宁市还先后推出了“告知承诺制”“拿地即开工”等制度改革,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精简审批条件,推行同类事项“一窗受理、并联审批、统一办结”的审批模式,为城市建设、民生服务及企业项目建设等领域临时用地需求提供了“效率保障”。
以“信用”为基,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创新推出“信用+免审”极简审批制度,将信用信息嵌入审批流程再造,将104项行政许可事项实行“信用+免审”特色服务改革,并按较高信用等级和无失信记录两类进行分级实施免于审批改革,取消符合免审服务事项的现场踏勘或复核环节,加快准入即准营。同时,制定了“信用+秒批”“信用+容缺受理”“信用+告知承诺制”等7个特色服务主题,构建诚信守法优先优待服务机制,提供绿色通道、容缺办理、专人服务、加急服务、免费邮寄服务、优先预约等信用优待服务。截至目前,万宁市已有7300多个诚信市场主体享受到了“信用+免审”特色服务,多元化市场准入便利化改革成效显著。该模式2022年被海南省优化营商环境专班列入第二批优化营商环境示范案例。在“信用+免审”的基础上,万宁市将信用信息、信用承诺有序融入政务服务全过程,立体化拓展“信用+”应用场景布局,创新形成了“信易购”“信易医”等应用场景,不断释放信用红利,扩围信用“应用圈”,惠及更多守信主体,推动政务服务便民惠民。
放得开,兜得住。万宁市以数字赋能推进“审批、监管、执法”高效协同衔接,率先上线“审管法信”平台,建立“审管法信”一体联动制度,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审批、监管、执法、信用”全场景数据共享应用。依托“审管法信”平台,系统监督批后复核、批后监管和案源查处,审批、监管和执法等环节实时共享应用及反馈归集信用信息,落实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稳健风险防控保障,推动政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的全面建立。截至目前,万宁已有41个部门启用“审管法信”开展审批服务和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审批结果自动告知。实施事中事后监管或复核件35037件,归集行政检查行为数据7049件,归集行政处罚数据617件,有力地推进了审管衔接工作。该模式荣获第三届(2022)全国政务服务软实力夯基筑本助推线上线下融合2022金典案例,并作为“一网监管”工作的重要创新举措,被纳入《海南省政府数宇化转型总体方案(2022-2025)》。
聚力链式改革,为企业护航。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复杂,涉及部门多、环节多、材料多,跨度时间长,是企业开展项目建设时最头疼的环节。对此,万宁市先后推出订单式审批服务、清单+告知承诺制、豁免审批清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同步出台《万宁市工程建设项目“用地清单制+告知承诺制”拿地即开工实施方案》《万宁市进一步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20余项配套政策文件。以增强企业获得感为目标,努力构建“全流程覆盖、全周期服务、全要素公开、全方位监管”的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新体系。以万宁市安居房为例,仅用4天时间便实现了“四证齐发”、拿地即开工,成功刷新了万宁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时限纪录。
同步试点开展全流程用时管控工作。通过审批流程定制、项目跟踪服务、三方协同机制、问题分级协调处理等制度创新举措,进一步减少项目报建全流程用时,合并审批事项29项,转变审批方式23项,调整审批时序37项,减少申报材料359项,全流程用时承诺时间压缩到44个工作日内,比2019年上半年全国平均120个工作日缩短76个工作日,切实降低企业资金成本。
推行“水电气网联动极简报装”服务模式。企业在取得工程规划许可证后,专窗通过后台流转告知供应单位,并在2个工作日内组织联合上门服务,全流程在线并联申报。实现企业“无感申报”,全程“零材料、零次跑、零申报、零成本”,有效解决企业报装过程环节多、流程繁琐问题。H
本文责编/蔡萌 邮箱/ 3946664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