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昌市营商环境建设局
近年来,文昌市紧盯“到2025年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的目标,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来抓,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在各级领导的精心指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统筹推进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数据共享、社会信用“一体四面”建设并取得积极进展。
文昌营商环境建设经验做法及成效
持续降本增效,打造“让企业更舒心”的要素环境。一是探索“标准地”改革。以文昌国际航天城和约亭产业园二期作为“标准地”改革实施区域,在航天城起步区内收储7400亩,成交4宗地共217.801亩;在约亭产业园二期内收储700.79亩,成交1宗地共16亩。二是创新数字普惠产品。以新微贷——小微经营贷(原微e贷)产品为载体,突破传统投信产品框架,扩大资产认定范围,推出“平安银行文昌支行水产养殖定制化项目”,填补海水养殖户资金缺口。三是加强土地要素保障,“土地超市”上架货源量和成交量均居我省前列。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率达96.21%,处理量名列我省第三。四是创新国有设施农用地土地改革,完成我省首例4宗国有设施农用地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入选农业农村部现代设施农业投融资模式和案例汇编,在冯家湾现代渔业产业园探索国有设施农用地地上设施所有权登记制度。
促进便民利企,打造“让企业更省心”的政务环境。一是全面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配置市级1995项事项、各镇81项、各村级19项,同步推进乡镇赋权工作,将省定赋权乡镇事项共40项全部赋权各镇实施。二是搭建“营商环境会客厅”,打造“政企有约·下午茶”文昌特色服务品牌。常态化落实企业首席服务专员、“我陪群众走流程”“520服务日”和“政企面对面”制度。2024年首席专员累计解决企业反馈问题209个,开展政企交流活动16次。三是打造“文昌项目管家”服务品牌,构建“专职帮办代办团队+部门兼职帮办代办员”的“1+N”帮办代办服务体系。2024年提供“代办帮办”服务575件,并在台风“摩羯”过后及时设立12345平台“全力以‘复’企业服务专席”,共办结相关诉求63件,全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聚焦守信激励,打造“让企业更放心”的诚信环境。一是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建设,根据2024年6月最新城市信用监测排名,文昌位列全国383个县级市第72名,在全省各市县中连续6个月排名第2。在“海南诚信之星”十大企业评选活动中文昌有两家企业成功入选。打造“信用园区”,其中“信用+一证多址”改革获评海南省特色信用应用场景。二是积极谋划“信用+”应用场景。从宣扬侨乡文化、助力特色产业发展、支撑国家航天战略布局多角度出发,打造“信用+文南老街”“信用+文昌鸡”和“信用+航天”三大文昌信用地标。三是在税务领域推出“服务+监管+信用”服务,推行“三专式”特色服务,开设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专区”,设立“专窗”提供“专人”服务,与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建立常态化联系,定期开展涉税专业服务实名制信息采集、信用评价等监管工作,助力涉税专业机构向好发展。
保障公正有序,打造“让企业更安心”的法治环境。一是在全省首创“执行110”制度,建立“执行110”快速反应队伍,创新性设立“7×24”小时值班制度和执行线索举报热线,聚焦涉民生、小标的案件,实现快速响应、快速出警、快执快结,提高执行工作质效。二是立足于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重大风险主题,成立“防范房地产风险巡回法庭”,构建一站式、全流程、专业化涉房地产的矛盾纠纷化解和司法服务新模式,荣获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三是设立劳动联调中心调解纠纷,整合劳动争议专业调解、司法调解、劳动保障监察、法律咨询援助等资源,并提供多样化就业指导,实现“劳动维权+就业帮扶”一站式服务。
增强内生动力,打造“让企业更顺心”的创新环境。一是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1+N”改革集成创新,推出“预审批”“简易审批”“联编联审”等审批服务,促进项目落地开工。二是探索民生类“小切口”改革,推出“无感审批”“一业一证”等改革举措,精准对接企业群众的所盼所想。三是以数字化赋能监管场景创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荣获海南省政务信息化优秀创新案例,《文昌市冯家湾智慧渔业综合管理平台助力推进现代渔业信息化转型》《文昌市利用河长制工作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河湖“四乱”问题的综合整治监管》等5个数据共享创新案例被省级采纳。
未来发展思路
文昌营商环境建设局成立以来,聚焦“一体四面”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制度集成创新,推动政策落地见效,构建企业服务体系,化解企业投诉问题,营商环境口碑不断优化,形成了一系列工作亮点。但也要认识到文昌营商环境建设整体水平还有待加快提升,“人人事事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干部队伍的能力和作风还有不少差距;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精细化建设、电子证照归集、数据互通共享等基础工作与先进地区仍有不少差距;经营主体反映还有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亟须解决,对营商环境提出了更高的期待等。
下一步,文昌市将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工程来抓,持续巩固既有优势,全面补短板强弱项,让企业家“唱主角”,为企业蓬勃发展、企业家激情创业厚植一片沃土,全力打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新名片。
一是坚持把“整体性协同”作为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方法,全面打造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坚持高位推动工作机制,持续完善文昌市委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例会机制,定期分类召开营商环境“一体四面”专项调度会。同时完善协同机制,凝聚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多方力量,形成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合力,在理念、方向和业务等方面协同发力。
二是坚持把“打基础、利长远”作为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抓手,全面夯实数据共享和信用建设“两大基础”。把数字化作为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加快提升“一网通办”“一网协同”“一网监管”“一网统管”基础能力。持续完善文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围绕“信用+文南老街”“信用+航天”“信用+文昌鸡”等重点领域应用场景建设,不断擦亮文昌“信用名片”。
三是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营商环境优化的主要动力,全面提升制度集成创新质效。坚持以改革的思维、创新的举措,不断加大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力度,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以数字赋能促进业务流程再造、智能协同联办、综合窗口改革,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从“能办”到“好办”。进一步加强制度集成创新,在“小切口”“小环境”方面创新改革举措,推进文昌营商环境水平整体优化和提升。
四是坚持把“企业和群众满意”作为营商环境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打造文昌企业服务品牌。在助企发展上持续丰富服务形式,坚持靠前服务、精准服务、创新服务,着力解决企业的痛点、难点、堵点。建立“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体系。一方面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全面收集企业诉求并持续跟踪,确保问题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另一方面强调“无事不扰”,坚持集成组团服务,“进一次门、服务多项事”。H
本文责编/钟瑜 邮箱/ zy2009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