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理论琼崖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刻认识和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内在逻辑

  文|毛志华  李润珍

  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民主的本质和核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党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进行长期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必然结果,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凝结着党和人民的心血智慧,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土壤,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历史逻辑: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为实现民主奋斗百年的伟大成果

  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人民民主的推进具有明确的现实导向性与强烈的问题意识,同人民的利益实现紧密相关。党和人民为实现民主不懈奋斗,经历了争得民主、建构民主、发展民主、升华民主的百年辉煌历程。

  我们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初心使命,把谋求人民解放、争得人民民主作为责任担当。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对“工农兵代表会议制”的探索,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采用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政权组织形式;从抗日战争时期建立民主政权,探索“参议会制”,到解放战争时期因势利导,建立“人民代表会议制”,党围绕解决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领导人民建立了一系列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由此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基础,为形成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了根本政治基础和社会条件。

  新中国成立前夕,党就开始考虑革命胜利后如何在全国范围建构人民民主制度。毛泽东强调,“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府,对于人民内部来说,不是专政或独裁的,而是民主的。这个政府是人民自己的政府。这个政府的工作人员对于人民必须是恭恭敬敬地听话的。”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亲自主持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筹备并胜利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的国家权力机构。这两件大事,标志着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建设初步迈上了制度化、法治化的新征程,也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进步提供了不竭的制度动力,为形成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也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新征程。为肃清“文化大革命”以“大民主”的名义对社会主义民主造成的严重破坏,消除官僚主义弊端,党从体制和制度上解决特权问题,理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确保人民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的民主权利,实行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在政企关系、政社关系、党群关系等重大关系问题上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有力推进了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经济和社会管理民主化。这一发展人民民主的伟大变革,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格局,为形成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开辟了正确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两个大局”交织激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深刻转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抓住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以促进制度完善这一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完善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把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地落到实处。以制度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升华的鲜明特征和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的二十大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为题,分别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出系统部署、提出明确要求。这一升华人民民主的伟大壮举,把社会主义民主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开创了崭新局面,不仅为民族复兴积蓄重要力量,而且有力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

  理论逻辑: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两个结合”得出的必然结论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实事求是、知行合一、革故鼎新等鲜明特征,这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提出,正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扎根中国大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不断影响、相互碰撞、逐步塑造的多向度作用之结果,既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又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思想元素和实践经验,形成独特而鲜明的价值追求、制度安排与治理实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最真实民主。民主的本意是“人民的权力”。马克思指出,“‘民主的’这个词在德语里意思是‘人民当权的’”;强调“公社完全是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政治形式,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有以民为本、天下为公的思想特质,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到“君以民存,亦以民亡”,从“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到“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处处彰显古人视民众为统治管理根本的治国方略。在辩证唯物论的知行合一观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深深烙下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价值观。人民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保障人民主权,增进人民福祉,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治国理政、发展民主政治的根本依据;人民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依靠力量,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归根到底就是要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的主体力量推进各领域各层次民主政治建设;人民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目的,让人民享有真实的选举权和广泛的参与权,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原则,也是核心价值。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最管用民主。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指出,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同时提出诸如“真正的民主制”“人民创造”“是人民的国家制度”“是普遍和特殊的真正统一”等现代国家民主制度思想。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主思想元素,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安排和治理实践提供了深厚滋养。比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汲取中华文明推崇天下共治,主张“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权力乃天下人之公器”的理念,通过民主选举和民主立法,把党的主张、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有效保证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比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现古人“共和”“商量”的施政传统和“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通过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多种民主协商渠道,广泛集中民智,增进民主共识,形成最大公约数,有力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广泛真实实现。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顺应向内凝聚、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发展大趋势,承继九州共贯、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中华文化大一统传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总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完整制度链条,包含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社会民主、基层民主、公民民主等民主政治的全部要素,实现了过程民主和结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的有机统一。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保证人民充分民主参与权利的最广泛民主。列宁指出,“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一方面,人民通过公平竞争和依法选举,组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这是维系国家运行、推进国家治理的必要选择。同时,我们党清醒地看到,选举民主不是万能的,“票决”不可能完全解决国家治理中大量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全过程人民民主,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地运而相通,万物合而为一”的整体思想,坚持世界是一个整体性存在,注重从整体把握事物的性质、事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把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机地贯通起来,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既关注国家发展大事和社会治理难事,又关注人民群众具体需求和日常琐事,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内容上的整体性、运行上的协同性、人民参与的广泛性和持续性,使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环节、各方面都能够体现人民意愿、听到人民声音,确保了人民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政治生活的范围和程度不断扩大,保障人民享有真实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也成为超越“美式民主”的最鲜明特征。

  实践逻辑: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和重要支撑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核心价值的全面现代化。在遵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和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规律的基点上,进一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重要支撑。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推动“中国之治”不断迈上新台阶的必然要求。把民主制度和国家治理有机结合起来,让民主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器,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大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也是一项重要功能和重大使命。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贯穿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链条”,贯通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全方位”,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事业和各项工作“全覆盖”的显著特点和优势。实践证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能更好地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有力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人翁精神,有序推动人民群众广泛持续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有效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共识和力量。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走好新时代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扬民主,依靠人民民主的力量监督党和政府,是我们党不忘初心使命的重要条件。而要做到充分发扬民主,实现让人民来监督党和政府,必须具有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自觉,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新时代新征程,勇于自我革命赋予人民民主以深刻的时代内涵和鲜明的实践要求,这就是发展好全过程人民民主,为走好新时代新的赶考之路提供强大动力。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充分释放中国式民主巨大优越性的必然要求。当前,面对以“民主灯塔”自居的美国,频频以民主为武器干涉别国内政,给人类政治文明进程造成极大干扰,最好的回应就是事实与实践。党领导人民不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不断丰富民主形式,拓展民主渠道,加深民主内涵,提升民主质量,充分释放中国式民主的巨大优越性,深刻彰显中国式民主不仅开创了中国政治文明新道路,而且创造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雄辩地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民主具有广阔前景和强大生命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完整制度链条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居于根本性地位、具有全局性功能。必须把党中央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决策部署和工作举措,贯彻落实到海南人大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加强党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领导,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推动人大监督工作提质增效,完善民主民意表达机制平台,广泛凝聚共识,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琼州大地展现更加蓬勃的生机和活力。H

  (作者单位:毛志华,省人大常委会;李润珍,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本文责编/朱薇   邮箱/ 95536782@qq.com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卷首语
   第03页:目录
   第04页:目录
   第05页:本期关注
   第06页:本期关注
   第07页:本期关注
   第08页:本期关注
   第09页:本期关注
   第10页:本期关注
   第11页:本期关注
   第12页:高效办成一件事
   第13页:高效办成一件事
   第14页:高效办成一件事
   第15页:高效办成一件事
   第16页:高效办成一件事
   第17页:高效办成一件事
   第18页:高效办成一件事
   第19页:高效办成一件事
   第20页:高效办成一件事
   第21页:高效办成一件事
   第22页:高效办成一件事
   第23页:高效办成一件事
   第24页:高效办成一件事
   第25页:高效办成一件事
   第26页:高效办成一件事
   第27页:高效办成一件事
   第28页:高效办成一件事
   第29页:重点园区
   第30页:重点园区
   第31页:重点园区
   第32页:企业回音
   第33页:企业回音
   第34页:民生实事
   第35页:民生实事
   第36页:民生实事
   第37页:民生实事
   第38页:民生实事
   第39页:民生实事
   第40页:民生实事
   第41页:民生实事
   第42页:市县动态
   第43页:市县动态
   第44页:市县动态
   第45页:市县动态
   第46页:市县动态
   第47页:市县动态
   第48页:市县动态
   第49页:市县动态
   第50页:市县动态
   第51页:市县动态
   第52页:理论琼崖
   第53页:理论琼崖
   第54页:理论琼崖
   第55页:理论琼崖
   第56页:理论琼崖
   第57页:理论琼崖
   第58页:理论琼崖
   第59页:理论琼崖
   第60页:文化传承
   第61页:文化传承
   第62页:文化传承
   第63页:文化传承
   第64页:文化传承
   第65页:文化传承
深刻认识和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内在逻辑
今日海南理论琼崖55深刻认识和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内在逻辑 2024-11-15 2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