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周长强
在省纪委监委驻省卫生健康委纪检监察组的牵头推动下,省卫健委依托数字技术,创新公共服务新模式,通过资源整合、流程优化和服务创新,实现新生儿出生相关事项的一站式办理,成功打造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一次办高效办综合服务体系,解决了群众“烦心事”。
上下齐动,由群众不熟悉到群众很认可
一是高位推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工作,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研究、部署推进。驻省卫健委纪检监察组将新生儿“出生一件事”纳入专项整治为民办实事任务清单,加强与职能部门会商研判和调度推动,通过“监督一张网”强力推进。省卫健委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优化升级应用平台功能,形成了上下齐力推动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是部门协同。会同驻省卫健委纪检监察组深入省级和市县医疗机构开展督导调研和走流程体验,全面打通堵点卡点。针对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信息系统服务人群面窄、服务事项较少、流程较为繁琐等问题,联合省营商环境建设厅、省公安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医保局、省社保服务中心、省大数据管理局等多个关联部门会商解决,对新生儿“出生一件事”服务系统进行优化升级,新增了机构外出生、非婚生、单亲家庭、多胎生育、非本省户籍等24类服务场景,有效满足群众多元化办事需求。
三是基层配合。新生儿“出生一件事”集成服务上线后,在电脑端、移动端、自助机和办事窗口等多渠道全面铺开,覆盖全省所有具备生育服务资质的医疗机构。各医疗机构通过向孕产妇发放宣传资料、提供一对一现场咨询等方式广泛宣传推广应用。全省各级政务服务中心、银行等窗口服务单位积极响应,协同推进新生儿“出生一件事”集成服务的深入实施。
数字赋能,以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
一是整合服务事项。紧盯“一次办高效办”目标,将新生儿出生后必须办理的出生登记、落地参保和预防接种等10个必办事项整合成新生儿“出生一件事”集成服务事项,通过“海易办”平台实现“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受理,多个事项同时联办”。
二是再造服务流程。对告知方式、申报方式、申报材料、受理模式及审批流程等服务场景进行数字化改造,推动申报材料实现自动化流转,多部门按照职能协同办理,以“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让群众在办理过程中少跑动5次、少提交16份材料、少填58个申报表单信息,办结时间由线下38个工作日压缩到线上4个工作日,智能预填率达到87%。
三是破解痛点难题。针对《出生医学证明》的存储与流转不畅问题,以及卫生健康、公安、人社、社保等部门和机构间信息共享难问题,创新推出《出生医学证明》电子证照,实现信息在公安、社保、医保等部门间的共享流转,免除了纸质原件的提交,极大方便了群众。同时,打破数据壁垒,推动公安、人社、民政等部门间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为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一次办”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以民为本,将群众反复跑优化为最多跑一次
一是改革申报方式,推广全程在线办理。优化升级后的新生儿“出生一件事”系统上线运行后,群众无需亲自前往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窗口提交纸质申报材料,不出家门即可通过“海易办”应用程序在线办理所有相关事项。不仅如此,办理的有关证件还可直接邮寄至群众家中,省却了群众“来回跑”的烦恼。
二是革新结算方式,推行“一站式”服务模式。打通医保、商保、民政等各部门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将民政城乡医疗救助、城乡居民补充医疗保险、慈善会重大疾病救助等费用的报销业务整合,与医疗机构的生育医疗费用实现联动“一站式”结算,实现了零材料办理。目前,全省已有313家医疗机构实现数据联网,医疗保险费用即时结算。
三是创新服务方式,前移服务窗口。将新生儿“出生一件事”的服务窗口前置至生育服务医疗机构,设立专门的“出生一件事”办事窗口,由医护人员一对一现场指导群众在线申报,为群众答疑解惑。在为群众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时,同步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和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登记,确保新生儿出院前全部领取《儿童预防接种证》。出院后,计划生育管理员根据登记信息定期上门指导开展科学育儿,让群众不仅享受便捷高效服务,还能体验有温度、更具人性化的服务过程。H
(作者系省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
本文责编/钟瑜 邮箱/ zy200928@qq.com